所在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2025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研究院王瑛教授级高工带领的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唐金波副研究员团队,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基于动力过程的高山工程区灾害链定量风险评估”林芝市的野外考察工作,重点调研2018年米林市色东普沟发生的冰崩—碎屑流堵江事件和2000年波密易贡藏布右岸发生的特大滑坡堵江事件。
考察沿线道路情况
课题重点研究区林芝市,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东段,地质活动剧烈,滑坡、泥石流、雪崩等灾害频发。区内G318国道、扎墨公路沿线发育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车环境艰苦恶劣。
本次野外考察重点关注的色东普沟,位于拉白垒峰西坡、近年来泥石流活动活跃。2018年10月17日色东普沟上游冰川崩塌,泥石流冲出沟口堵塞雅鲁藏布江主河道,形成天然大坝。期间经历湖水漫顶溢流、再次冰崩形成泥石流堵江等过程,最终堰塞湖漫顶溢流溃决。灾害导致堰塞湖回水摧毁大林村大桥,淹没道路,对派镇和墨脱县河岸沿线居民及交通线路造成严重影响,加拉村及周边6000多名居民被迫搬迁。本次考察重点关注的另一个沟是易贡扎木弄沟,2000年4月9日发生特大滑坡,近3亿立方米山体突然崩塌,堵塞河道形成约60米高的天然堰塞坝,河水迅速堆积成堰塞湖。滑坡致使山下易贡茶场以及易贡、八盖两乡等4000余人受灾,约8平方千米森林被毁,近2000亩茶园被淹。在6月10日由松散滑坡物质组成的堰塞坝发生溃决,特大溃决洪水持续12小时,释放水量达3亿立方米,导致易贡湖下游帕隆藏布和易贡藏布等河流水位暴涨,沿线公路、通信设施严重受损,通麦大桥等桥梁毁坏,川藏公路线路中断。
考察队伍通过实地勘察、现场访谈等多种方式,梳理了两次灾害的发生过程、成因及危害影响,搜集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承灾体信息,为高山区地质灾害链发生机制研究、灾害链风险评估研究进行充分准备。野外考察结束后,召开了本次考察总结会议,考察队员就沿途见闻、未来研究计划作了汇报,并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与讨论。王瑛教授表扬了队员们在考察中不畏艰苦的优秀品质,在各种高原反应后依然努力坚持工作,在总结了本次考察的主要收获后,要求课题组继续深入研究高山区灾害链风险评估,尤其要加强评估结果对工程区的实际应用,要围绕高山工程区做出更多创新性的工作。
通麦大桥现状
易贡茶场现状
雅鲁藏布江河岸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