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2024年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生态脆弱区资源持续利用与景观可持续”分会场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4-10-22     浏览量:

2024年10月2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校区召开的2024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中,第6分会场“生态脆弱区资源持续利用与景观可持续性”成功举行。该分会场主要包括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与模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过程、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级联关系、生态风险与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地理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等主题。北京师范大学何春阳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匡文慧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伦澈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刘志锋副教授担任分会场主席。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的国内同行参加了本次会议。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上午,分会场由北京师范大学何春阳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匡文慧研究员联合主持。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过程、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级联关系的主题下,北京林业大学黄季夏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彭文甫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田莉副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李经纬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田玉强教授、北京工商大学薛智超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杨婉妮助理研究员和内蒙古大学阿如汗博士后分别以“中国森林生物灾害格局、归因与预测”、“植被NPP非参数趋势检测及其控制因素—基于GEE和OPGD模型的研究”、“景观视角下城市未来土地利用情景热岛效应评估:以北京市为例”、“可持续城市规划:降低未来中国沿海地区洪水风险”、“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现状区划与评价”、“旅游发展对牧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以西乌珠穆沁旗为例”、“草原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改善:来自锡林郭勒草原的案例研究”和“生境破碎化对传粉昆虫多样性的影响”为题做了口头报告。在“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主题下,北京大学张玲同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赵开宇同学分别以“Measuring virtual flows of ecosystem services embedded in traded goods across a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hina”和“全球旱区地下水储量加速下降:基于GRACE数据的多尺度分析”为题做了口头报告。

下午,分会场由北京师范大学刘志锋副教授和中国海洋大学岳桓陛副教授联合主持。在“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与模拟”主题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杨建新副教授做了题为“多层级形态控制的城市扩张模拟思路及其软件平台(MUSE)”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同学做了题为“基于超分辨率的江汉平原湿地长期精细化制图”的报告。在“生态脆弱区生态风险与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地理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主题下,北京师范大学刘志锋副教授做了题为“中国主要城市供水水质风险与水源地保护优先区识别”的报告,中国海洋大学任强讲师做了题为“生物价值、人类活动和保护成本下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的报告,中国海洋大学岳桓陛副教授做了题为“多因素驱动下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3.9的挑战—从中国经验到全球趋势”的报告,浙江理工大学宋世雄讲师做了题为“中国耕地生态系统碳汇及其价值研究”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李磊同学做了题为“亚洲水塔及其下游地区洪水调节服务供需失衡加剧”的报告。

本分会场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从2014年起,连续第九年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年会上举办的分会场。该分会场特色突出,效果良好,受到了参会同行的积极关注和好评。

1993年2月,依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决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1994年1月10日,经中国科协批准,该委员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该委员会首届与第二届主任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第三届与第四届主任为北京师范大学李晓兵教授。第五届和现任主任为何春阳教授。该委员会成立的主要宗旨就是在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单项资源研究的基础上,推动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减灾问题的区域综合研究。作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的重要分支机构,该委员会成立30多年来,积极组织撰写《资源科学学科发展综合报告2008-2009》、推动自然资源学科建设和灾害风险学科建设,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